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📣 春季除蚤,兩件享折扣 📣
全館消費滿$850,享免運優惠
2023登革熱疫情嚴重,可以說是近幾年病例人數最多的一次,光是台南市本土病例就將近1萬7千例。
自從六月台南證實出現首例本土病例後,短短一個月內,登革熱病例就突破百例,並正式開設登革熱一級指揮中心,希望能有效抑制登革熱傳染,但直到冬季,疫情才慢慢趨緩,登革熱疫情為什麼會這麼嚴重?要怎麼做才能減少登革熱傳染機率?多了解登革熱,能有效減少疫情擴散的機會!(更新於:2023/11/06)
登革熱是一種藉由蚊蟲叮咬傳染的疾病,登革熱病毒屬於黃病毒科,與茲卡病毒、黃熱病病毒等相近,目前登革熱為第二類傳染病,共分為Ⅰ、Ⅱ、Ⅲ、Ⅳ四種血清型別,每一個類別都能傳染疾病,不過只要感染某一型的病毒,就會對該類型的病毒免疫。
登革熱病毒主要經由蚊子傳染,熱帶、亞熱帶為高發地區,尤其是溫熱又潮濕的環境,特別適合蚊子生長,因此台灣的環境為登革熱的高機率發生區域。
登革熱主要是由埃及斑蚊、白線斑蚊傳染,這兩種蚊蟲通常出沒於台灣的南部地區,導致南部地區更是發生登革熱的高風險地帶。
登革熱傳染途徑主要是藉由帶有登革熱病毒的蚊蟲叮咬人的時候,將病毒傳入人體內,登革熱病毒並不會藉由空氣或飛沫等等接觸傳染,而登革熱病毒的潛伏期大約落在3到8天。
登革熱並不會藉由空氣或飛沫人傳人,所以感染登革熱後並不需要特別隔離,只需要注意感染地點附近可能有病媒蚊孳生,需要著重在除蚊、滅蚊。
雖然剛剛有提到登革熱是以蚊蟲叮咬而傳播,但如果孕婦帶有登革熱的病媒蚊叮咬後,可能會垂直傳染給胎兒,造成胎兒感染登革熱,或是藉由輸血感染,此部分需要多加留意!
登革熱出血屬於較為嚴重的症狀,感染登革熱時依照症狀大概區分為兩種,分別為典型登革熱與出血性登革熱。
典型登革熱死亡率很低,大部分為初次感染登革熱的患者。症狀會像是感冒一般,可能出現發燒、肌肉疼痛、額頭與後眼窩劇痛等等,接著二至四天皮膚還有可能出現疹子,大約七天內會結束並慢慢痊癒。
出血型登革熱則是感染登革熱的重症症狀,死亡率高達近20%,大部分為兩次以上的重複感染。登革出血熱可能會讓全身的血管大量出血,也因為大量出血,較容易引起休克死亡,常見的症狀有再發燒退燒、四肢手腳冰冷和坐立難安等等,如果有遇到上述症狀,建議立刻至醫院檢查。
登革熱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施打,也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特效藥物,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,非常仰賴自身的免疫力,大部分感染登革熱都能自行痊癒,建議民眾增強自身抵抗力,以及避免被傳染,才是最為重要的!
由於登革熱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防治,所以防治蚊蟲孳生、清除孳生源,是預防登革熱最重要的手段。
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習性是在積水容器產卵,因此積水處是蚊蟲高機率出現的位置,定期檢查盆栽、廢棄容器等等,將容器內的積水倒掉,並刷洗去除蟲卵相當重要。
登革熱病媒蚊主要活動於戶外,叮咬活躍的高峰為清晨與下午,出門穿著淺色長袖、長褲,並搭配噴灑防蚊液免被叮咬,登革熱感染方式主要藉由蚊蟲叮咬,不被叮咬感染風險就相當低。
在家中裝設紗窗紗門,或是房內裝設蚊帳,都可以有效防止病媒蚊從戶外飛入,降低被病媒蚊叮咬的情況發生。
登革熱不會因飛沫或空氣傳染,因此登革熱不用特別隔離,但需要注意因預防輸血感染登革熱,確定感染登革熱的患者須暫緩捐血,直至痊癒後無症狀四週,才能再次捐血。
登革熱目前為二級法定傳染疾病,當醫師評估可能感染後,需要在24小時內完成登革熱通報給衛生主管機關,如果覺得自己可能感染,也可以至有提供登革熱NS1快速篩檢服務的醫院,盡速檢查避免登革熱感染擴大。
預防登革熱人人有責,避免感染擴大,需要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四步驟!
登革熱疫情嚴重,清除孳生源是最重要的防治手段,定期檢查住家附近環境,主動清掃積水容器才能有效降低登革熱疫情感染擴大;除了定期清掃、外出時噴灑防蚊液、穿著長袖衣物,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登革熱機率。
當住家附近發生登革熱感染,也不要過度驚慌,檢查家中紗窗、噴灑防蟲或除蟲噴霧,防治蚊蟲靠近,並配合主管機關檢查,保持住家內外乾淨,減少髒亂,都能有效降低登革熱感染機率!